目前分類:不可不知~增進棋力方法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    細算是多麼的重要,而對奕是個練習好方法,其次就是做題目了。從初學入門的一手答案就好,逐漸到三手、五手、七手、甚至二十幾手的細算,由簡入深,細算能力也在不知不覺間加強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但有一重點務必注意:不要輕易地看答案。也儘量不要用棋子把題目擺出來,因為這樣失去練習細算的意義。要儘可能的把想像的棋子印在腦海裡,在腦筋裡面計算。類似心算的感覺,把算盤放在心裡面撥。一開始並不容易,看不清者有之,氣數不清楚者有之。若是搞混,沒關係,抹掉再算一次,慢慢來不急。如果做到腦海裡想的跟擺出來一樣清楚,你就成功了。相同的題目,還可多做幾次,在腦海裡多練習,往往會發現新的變化,對題目有新的解讀。

 

  如果題目做錯了,要去了解為什麼錯。寫錯了表示對方有招可破解你的手法。做詰棋很可貴的一點就是要試著去想對手的應手,要幫對手想到最好的走法。題目都是設計好的,正解通常只有一條路。最好的應對出來,會非常合乎邏輯甚至精妙難言。如果題目百思不得其解,問老師或請教會的人。老師也不會直接告訴答案,而是給予提示。自己算清楚解出來的題目,就很難再忘記了。而解出來的喜悅是多麼的甜美,成就感十足。

黑皮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 詰棋,講白話點就是圍棋題目。老師課後都會出圍棋作業請小朋友回家作。題目本也是有挑選過的,由簡入深,適合當時的程度來練習。圍棋的內容及題目眾多,老師不可能題題講解,就由作業來補足,有問題再請教老師。再者,習題有很多類似的題目可供練習,可熟練上課所學的知識,自我評估是否真的都了解了呢?

  古時,詰棋稱作 " 珍瓏 ",意指棋盤上的妙手。也可說是非對局狀態,出題者擺題目出來考人,有何奇手解決盤上難題。武俠大作 " 天龍八部 " 第四卷即有提到:逍遙派意找傳人,務先解答珍瓏棋局。結果各方高手百思不得其解,最後竟由少林寺虛竹誤打誤撞第一手居然自填一氣而解開。書中形容,這手簡直不可思議,先自殺,在殺敵。大違棋理,稍懂弈理之人皆不會下云云。故事內容不免有些誇大,但充分表現出"珍瓏"的玄妙及魅力所在。

       古代最出名的兩大珍瓏名著為元朝 "玄玄棋經 " 及明朝 "官子譜 "。很多偉大棋士都有發表自行創作的詰棋集。題目多來自於實戰或實戰變化而來。但題目均頗為艱深,好在現代圍棋普及化,在推廣者的努力之下,各種程度的題目叢生,多不勝數,可輕易找到適合自身程度的題目做練習。

  有的小朋友一看作業就頭痛,怕難不多作思考或發問。有人說這些題目會也沒用,下棋又看不到。其實確實如此,但詰棋的可貴是在練習 " 細算 " 。細算是圍棋的根本,邏輯的所在,所有定石,死活,攻防,手筋,收官,形勢判斷等技巧,都是由細算而來!可說沒有細算在背後,這些理論根本不成立。就好像做學問,由基礎的理論而研究出更深層的學問,依此類推。

  況且,有些題目或定石是常見的形狀,平時用功研究,在實戰絕對有益無害。若是在比賽的時候,試想大家都緊張,甚至有讀秒,要是這個死活型或是定石我已了解其後變化,豈不多了勝算以及省下許多時間嗎?吳大國手書中也曾提到,常見形狀每次碰到難不成都要一手手算?有些手數多變化難豈是一時三刻算的完的?要是對手實力相仿,比賽碰到,簡直完蛋。

黑皮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老師最常關心的,或老師最常問學生的,大概就是:你有下棋嗎?的確,再厲害的老師,再聰明的學生,只上課不練習下棋,只怕棋藝高不到哪去,而且進步龜速。

  這道理只怕再清楚不過,最簡單的比喻就是想想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日子,專心上課的同學成績似乎都不差,但是他們回家難道沒寫功課?沒補習甚至沒複習就能考到好成績?小學或許有,但國中之後這種情況可謂絕跡。(除非像江直樹這種天才吧,但人家好歹回去有寫作業及看書。請參考偶像劇~惡作劇之吻)

  有位職業高手,擔任訓練職業選手的教練。他寫的書中曾說道,他認為學習圍棋,對奕練習要佔十分之七。換句話說,每十分鐘學習時間,起碼要有七分鐘要在下棋,另外的三份的時間再做局後覆盤,或者上課看書作題目等等。可見對奕的重要性。

  我想,對奕是最紮實的練功方式,把學習的知識技巧,藉由對奕的刺激,練習應用在棋局之中;以及熟練細算,解決每一步都在變化的問題。此外,對奕也是種學習,學習對手的下法及技巧。

  說穿了,跟學習其他技能或才藝一樣,都是需要熟練,熟能生巧。比方樂器需要練習,珠心算需要練習,畫畫需要練習,圍棋較為不同的是需要對手陪你練習,多了些與人的互動。我們說圍棋也叫做"手談",用棋子與對方交流,彼此切磋成長,更增添不少趣味。

黑皮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